永續責任投資的全球熱潮--「永續發展趨勢,再造新收益」研討會系列報導2/2。 2019/04/17 11:00
「永續發展趨勢,再造新收益」研討會於4月16日安排一場專題演講及兩場研討會,專題演講主題為「永續責任投資的全球熱潮」,由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暨富時羅素永續發展總監David Harris主講,內容主要包括永續責任投資的變革、FTSE Russell 永續評鑑方法及台灣企業ESG整體表現。
David Harris指出,指數化創新(Index Revolution)、資料優化(Data Revolution)與永續意識崛起(Sustainability Revolution)的演進為支撐永續投資持續成長之三大基本元素。FTSE Russell 永續評鑑系統針對環境(E)、社會(S)、公司治理(G)三大支柱,14個主題(包括5類環境、5類社會及4類公司治理),約300項以上的題項對企業進行評鑑,評鑑資料是由FTSE Russell全球資料分析團隊自世界各市場蒐集企業報告書及其他公開資訊等資料,初評後函詢受評公司補充資料,並以已公開資訊為限,進而產製評鑑結果。David Harris表示,觀察台灣受評企業的ESG綜合表現,由2015年的1.71分成長至2019年的2.72分,進步明顯;其中環境支柱達2.89分、優於亞太[1]平均的1.93分; 社會支柱分數達2.40分、優於亞太平均1.91分,惟部分主題分數如社會供應鏈(Social Supply Chain,1.86分)、風險管理(Risk Management,1.98分)與環境供應鏈(Environment Supply Chain,2.09分)等仍有再成長的空間。
第一場座談會安排企業永續發展協會莫冬立副秘書長主持「分享企業永續發展經驗」,邀請台達電子蔡榮騰副總裁及中華電信公共事務處企業社會責任林維娟資深經理分享包括CSR之遠景與執行策略、如何判斷永續關鍵績效的關鍵指標、如何採用量化指標衡量永續價值與面對氣候變遷對各自公司的影響與因應氣候變遷的規劃與目標。
第二場座談會主題為「永續發展於資產管理之新契機」,由元大投信黃昭棠總經理主持,邀請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曾于哲會計師及臺灣指數公司研發部陳文練資深總監共同探討當台灣企業逐漸重視公司治理後所帶來的質化效益、每年針對機構投資人進行相關調查的最新趨勢與台灣永續指數篩選成分股的條件與加入質化與量化指標在績效表現上是否會相較於非成分股企業表現優異。
臺灣指數公司表示,依據聯合國統計,截至2018年止,聯合國責任投資原則(Principles of Responsibility Investment,PRI)簽署機構超過1900家、管理資產規模已超過80兆美元;全球永續投資聯盟2012-2018年統計亦顯示永續責任投資資產管理規模由13兆美元成長至31兆美元,國際研究機構預期2020年將成長至35兆美元,說明永續責任投資極受國際重視,並且成長快速; 臺灣在政府大力推動、企業積極努力之下,臺灣永續指數成分股公司之ESG績效表現優異,超越亞太地區平均水準,期望未來透過臺灣永續指數多元化之投資應用,引導企業積極落實ESG各面向的推展工作,促進臺灣永續責任投資持續蓬勃發展。
[1] 亞太地區不含澳洲及日本
圖:(由左至右) 元大投信黃昭棠總經理、元大投信劉宗聖董事長、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曾于哲會計師、中華電信公共事務處企業社會責任林維娟資深經理、台達電子蔡榮騰副總裁、勞動部勞動基金運用局劉麗茹副局長、富時羅素林瑩慧董事總經理、富時羅素全球永續發展總監David Harris、臺灣指數公司王台傑總經理、企業永續發展協會莫冬立副秘書長與臺灣指數公司研發部陳文練資深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