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新趨勢-指數化投資
2016/01/27 08:00

  理財是維持生活品質之必要作法,國內投資人常習於自行擇時選股的主動式操作,或至銀行保險等通路購買主動式操作的開放式基金。然而,無論自行選股操作或購買基金經理人操作的主動式基金,都會涉入人為判斷失誤及個別企業股票等非系統性風險。因此,金融市場大吹指數化投資風潮,國內外大型長期退休基金之投資顯學也早已移向指數化投資,全球最大的退休基金日本國民年金,其指數化投資的股票部位即高達80%。

  隨著指數化投資市場日益擴大,全球各主要證券市場多已設立專業指數編製公司,有利於與國際市場橫向連結,促進指數化投資。臺灣指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林火燈表示,我國被動式投資觀念已漸成熟,為滿足國人指數化投資需求,提供投資人優質全方位服務,在主管機關大力支持下,國內第一家專業指數資訊服務公司「臺灣指數股份有限公司」於2016年1月27日正式成立,匯集臺灣證券交易所指數及資訊業務之經驗、專才與技術資源,將致力於提供多元化的指數及資訊服務,協助臺灣資本市場商品創新,推動臺灣證券市場與國際連結合作,促進資本市場邁向多層次、多元商品、多功能的全方位發展。

  指數化投資除了能降低人為判斷失誤的風險,還能避免基金經理團隊的操作弊端,近年來無論是退休基金委外代操或開放式基金弊案,都是來自主動式操作所帶來的灰色空間,基金經理人可決定買賣標的、時點及金額,故不肖經理人可藉機圖利。但若採取指數化投資,經理人必須依據所追蹤的指數成分股和權重配置,在規定的時間買進特定數量的成分股,不僅能防止弊案發生,還能降低投資成本。投資人選擇指數化投資的最大優點是省時省力,過去投資人常耗時費力地研究個股,反而容易陷入追高殺低的窘境,還不如一開始就決定好資產配置與進場停利策略,穩健執行被動式操作,定期檢視,即能在停利時收割獲利。

  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得主,美國經濟學家法馬(Eugene Fama)憑藉自身對市場的研究經驗,表示股價會立即反應可取得的訊息,因此一般投資人難以獲得超額報酬,在真實的投資世界中,多數人的操作績效無法擊敗市場。因此,選擇和市場同步反映的指數化投資策略,輕鬆投資即可取得比市場平均值的績效,可謂是當代的「諾貝爾獎投資心法」。我國勞工退休金也應用指數化投資的優點,將近約四成資金採取相對報酬的安穩投資策略,且各大退休基金在海外投資部位中,亦有半數投入指數化商品。未來「臺灣指數股份有限公司」可望開發各項利基型指數,讓投資人等能在指數化投資中有多元化選擇,利於完善資產配置,安心投資,穩健獲利。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