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指數公司「2018機構法人指數化投資研討會」圓滿落幕,期盼引領資金投入指數化投資,創造市場互利共榮。
2018/01/24 13:55

       為向金融周邊相關機構推廣指數化投資,臺灣指數公司特於今日(1/23)舉辦「2018機構法人指數化投資研討會」,邀請金管會旗下周邊單位及有意委外台股操作之銀行等共18家單位代表超過30位出席,並與投信講師進行深度交流,會中由臺灣指數公司介紹「國內外指數化投資發展趨勢」,並結合投信業者針對「機構法人指數化投資運用」、「靈活運用ETF投資策略提高收益」、「指數化商品創新應用」及「運用指數化投資進行資產配置」等主題進行專業分享,期盼透過對指數化投資更深入的了解,促進金融機構資金運用效益,活動順利圓滿結束。

       研討會首先由臺灣指數公司王台傑總經理開場致詞,王總經理指出,國內外指數化投資呈現蓬勃發展,而觀察近二年新發行股票原型ETF發展趨勢,可了解臺股原型ETF之平均資產規模(4檔、30.4億台幣)大於海外股票ETF(15檔、5.7億台幣),臺股ETF充分展現主場優勢; 2018年台股ETF市場將會有投信陸續以臺灣指數公司「工業30及反向一倍指數」、「特選內需高收益」推出ETF,機構投資人投資台股ETF將有更多選擇。指數化投資具操作成本較低、高度透明化、策略一致、風險分散、人為操縱不易等特點,對個人或機構法人而言都是相當重要的投資工具。

       臺灣指數公司研發部陳文練總監則於「國內外指數化投資趨勢發展」演講中強調,臺灣近十年主動式股票基金規模縮減、以指數為標的之被動式基金規模則呈現緩步增長至1,428億元台幣,說明被動式投資已成為臺灣投資界趨勢。陳總監並說明台灣指數公司重要新指數,加上未來政策即將開放證券商可發行「指數投資證券(ETN)」,將提供國人投資台股更多元的指數化投資選擇。

       本次研討會也邀請四位投信主管進行指數化投資主題的專業分享。首先,復華投信許家榮副總針對機構法人指數化投資運用提出兩大建議,第一個建議為在波動大的股市中,可以貼近指數的ETF分批加減碼參與股市長線行情,由於ETF是最貼近大盤指數的投資工具,市場趨勢及轉折皆可以代表全市場的指數進行分析,找到相對低點較容易,分批買的勝率較高。另一個建議則為長期投資波動度相對小的債券型ETF,可參與配息,例如全球高收益債及新興市場投資等級債長期走勢穩健,年化報酬率皆超過6%。

       兆豐國際投信周彥名基金經理人表示,ETF特色在於長期投資、投資成本低且投資方式簡單,並以台股市場的ETF為例,介紹優質選股的藍籌30ETF、安穩領高息的高股息低波動ETF及提倡社會責任的公司治理100ETF等各類型ETF,說明臺灣市場已有多種不同選股策略的ETF可供投資大眾選擇。另外,國泰投信章錦正協理特別針對Smart Beta ETF進行介紹,通常Smart Beta因子多為規模、價值、品質、低波動及動能等因子,美國Smart Beta ETF已超過六千億美元,其中以股利型、價值型及成長型占比最高,而臺灣Smart Beta ETF資產規模近年亦呈現成長,Smart Beta ETF可提供機構法人作為資產配置及策略操作的指數化投資工具。

       最後,元大投信黃昭棠執行副總針對如何運用指數化投資進行資產配置進行分享,包括提出2018年ETF投資三+1策略,其認為在景氣擴張、通膨升溫及美國減稅利多的環境下,看好買黃金、原油、新興市場、美國、臺灣、日本、大陸股市等ETF。關於資產配置,其舉出三大範例,FAA資產配置相較傳統資產配置有更多防護,並能掌握三大資產動能輪動駕馭景氣循環,以達最佳化風險報酬比。配息型動態資產配置三大特色為資產保護、動態配置及穩定配息,可依據除息時程靈活調整權重確保每季穩定領息。AI智選多元策略善用ETF投資元件,透過AI&BI量化模組,達到大數據分析與動態配置的雙重效果,自動化調整,排除情緒干擾,落實智能理財的投資架構,演講內容相當精彩。

       總結而言,指數化投資不僅能滿足投資需求、兼顧投資績效,亦能引導中長期資金參與臺股市場、活絡臺股資金動能,並藉以促進產業發展、提振臺灣實體經濟。藉由研討會分享指數化投資商品應用與資產配置策略發展趨勢,並透過建立指數化投資專業交流平台,以期促進金融機構自有資金操作的效益與增添股市動能。

回上頁